▲招收条件:
1、 在2013年7月前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在校学习,并获得所在院系及导师同意到校外做毕业设计,保证能在我所稳定从事1年以上的实习工作(人力资源专业接受暑期实习生);
2、专业及研究方向对口,且各学历阶段成绩良好;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和兴趣,学习能力强、动手能力强、团队协作意识好;
4、具备从事军工产品研发要求的政治素质和保密意识,自愿服从我所相关保密管理要求。
▲待遇:
1、考核合格后每月发放一定额度的研究生补贴;
2、享受国家法定假期,且享有“五一”、“十一”、春节等节日津贴;
3、实习期间可报销一次回家探亲的往返火车硬座路费;
4、参加基层部门组织的各类活动;
5、我所尽量提供住宿。
▲主要需求专业:
课题 |
专业 |
需求数量 |
|
传感器网络信息交互建模仿真研究 |
通信 |
1 |
|
基于数据挖掘的网络邮件分析及语义感知研究 |
计算机类专业 |
1 |
|
多信源的贝叶斯动态网络推理识别研究 |
应用数学 |
1 |
|
嵌入式平台SAR图像实时压缩解压缩技术 |
信号处理 |
1 |
|
电磁散射仿真的目标特性分析技术 |
信号处理 |
1 |
|
基于VISPL信息处理的并行计算研究 |
计算机类专业 |
1 |
|
实时数据分发中间件研究 |
计算机类专业 |
1 |
|
散射通信中的MIMO技术研究 |
通信 |
1 |
|
自适应干扰极化(XPIC)对消 |
信号处理 |
1 |
|
基于嵌入式多核处理器的通信技术 |
计算机网络 |
1 |
|
毫米波近场耦合测试及校准研究 |
电磁场与微波 |
1 |
|
毫米波SOP射频馈通技术 |
电磁场与微波 |
1 |
|
卫星导航动态差分处理 |
应用数学 |
2 |
|
航天测控系统遥感任务管理 |
计算机类专业 |
1 |
|
航天测控系统故障诊断设计 |
计算机类专业 |
1 |
|
航天测控系统软件动态重组技术 |
计算机类专业 |
1 |
|
空间网络路由技术研究 |
计算机类专业 |
1 |
|
遥感卫星数据接收 |
电磁场与微波 |
1 |
|
地面测控技术研究 |
电磁场与微波 |
1 |
|
导航技术研究 |
电磁场与微波 |
1 |
|
航天测控领域终端软件设计 |
计算机类专业 |
1 |
|
航天测控软件用户体验设计 |
计算机类专业 |
1 |
|
产品化测控站及监控软件架构设计与实现 |
计算机类专业 |
1 |
|
虚拟基带 |
|
信号处理 |
1 |
DSP实现技术 |
信号处理 |
1 |
|
基于FPGA的FC总线设计与实现 |
信号处理 |
1 |
|
基于突发波形的高精度TOA测量算法研究与实现 |
通信 |
1 |
|
基于多核技术的小型化、低功耗终端处理平台研究 |
信号处理 |
1 |
|
二维扩跳频高速抗干扰通信技术研究 |
信号处理 |
1 |
|
高动态下扩频通信系统同步技术研究 |
通信 |
1 |
|
小型化软件无线电系统频谱感知技术研究 |
通信 |
1 |
|
TDMA网络的自同步技术研究 |
计算机网络 |
1 |
|
无线通信网络的资源动态管理技术及仿真 |
通信与信息系统 |
1 |
|
软件测试管理系统 |
计算机类专业 |
2 |
|
自动化代码规则检查平台设计与实现 |
计算机类专业 |
2 |
|
LPI信号检测与参数测量技术 |
电子对抗 |
1 |
|
低功率谱宽带通信信号定位跟踪技术研究 |
无线通信 |
1 |
|
任意波形生成算法实现 |
信号处理 |
1 |
|
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
计算机类专业 |
2 |
|
面向构件的集成平台设计与实现 |
计算机类专业 |
2 |
|
智能信息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
计算机类专业 |
1 |
|
|
人力资源类专业 |
1 |
|
▲应聘方式:
登录http://hr.swiet.com.cn:13950/,进行注册申请
单位介绍: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创建于1955年5月,属国家一类科研事业单位,位于成都市金牛区,占地1200余亩。
十所本部主要从事军用电子装备和信息系统的研制、生产及售后服务,拥有六个研发部门、两个生产部门。十所主要的业务领域有“航空电子信息系统”、“通信与数据链”、“航天电子与卫星应用”、“侦察”、“识别”。我所参与了包括历次“神舟”号系列飞船的研制和发射任务、“歼十”飞机的研制任务、“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研制任务等。迄今为止我所已荣获200多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其中7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8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二次荣获全国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章。1999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委员会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4年被人事部、国资委授予“中央企业先进集体”称号,2009年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十五”、“十一五”期间,十所经济收入保持着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2010年经济收入已经超过20亿元人民币。
十所现有职工23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占员工总数的68%。其中20%的技术人员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拥有享受政府特贴专家55名。
十所具备完善的科研、生产、办公保障条件,现有各类仪器设备2500多台套、图书文献60万册,建有国内最先进的电磁兼容实验室、微波暗室,还拥有“天奥校准/检测国家实验室”、“工业与信息化部402计量站”。 拥有“信号与信息处理”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两个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点,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