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研究生学术交流月”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举办系列高水平课程讲座
发布于:2024-07-16 15:00:42   |   作者:[学院] 计算机学院   |   浏览次数:3075

为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改革,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拓宽国际视野,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611-711日计算机(网安)学院邀请境内外知名高校及企业专家学者来院开设5门高水平学术课程、1门高水平企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3场行业发展分析及技术研究讲座以及1场学术前沿专题讲座。

6月11-14日,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陈韬教授讲授《智能软件工程》课程,通过全英文授课的形式,将最新的研究理论与实际应用问题相结合,涵盖了数据驱动的软件工程、基于搜索的软件工程、智能软件工程方法的评价,以及智能软件系统的工程化构建。通过课程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全方位把握智能软件工程及其研究趋势,还能深入理解并掌握相关的智能算法及工程方法论,为人工智能与软件工程交叉领域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6月11-14日,沐曦集成电路(上海)有限公司软件总监严德政专家开设《异构并行计算系统和GPU程序设计》课程,课程围绕沐曦曦云系列GPU的软硬件知识展开讲解,内容涵盖曦云GPU软件平台、MXMACA开发环境、体系架构、编程模型、内存管理以及程序优化等多个方面。通过访问沐曦提供的云端GPU环境,同学们有机会亲自动手实践,深入了解GPU异构并行计算的奥秘。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深化研究生对GPU异构系统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6月17-26日,Ton Kloks教授讲授《图算法导论》课程,讲解了双人无偏博弈问题,引领学生深入图算法的领域,介绍了图论的基本概念和经典算法问题,探讨了当前图算法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和前沿概念,使同学们有机会接触到图论和图算法领域的重要前沿理论。自1986年以来,Ton Kloks教授在多所知名学府和研究机构担任教师和研究员,包括埃因霍温科技大学、利兹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国立中正大学和台湾国立清华大学等。

627-72日,昆山杜克大学副教授Paul Weng老师讲授《深度强化学习》课程,内容涵盖了从深度强化学习的基础概念到高级应用,特别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同学们讨论了离线强化学习、安全强化学习、多任务强化学习等前沿话题,引导同学们探索从演示和人类偏好中学习、探索与利用的困境、多目标与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等实际应用问题。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们不仅能够获得理论知识,更能在实践中深化理解,为将来在深度强化学习领域的研究或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7月8-11日,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商烁教授主持《大数据交叉科学研究前沿》课程,邀请了来自中国科技大学的黄振亚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的杨彬教授、深圳大学的毛睿教授和本院高莘研究员等专家分别作题为“教育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时空序列和时空数据驱动的决策智能”“大数据泛构:度量空间通用数据处理模式”“大模型”的学术分享。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与各位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本课程提供了一个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跨学科合作与知识共享。

除了以上5门交流月课程外,还有4场交流月讲座。

6月17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某产品线高级工程师、技术总师、中电科杰出青年赵尔凡研究员给同学们带来《软件安全新型威胁研究》的精彩讲座。通过对软件安全新型威胁、网络安全产业和相关企业发展的综合讲解,赵老师希望引导大家更加关注网络安全问题,加强安全意识和技术防范,共同构建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

6月18日,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首席技术专家、三秦学者特聘专家、集成电路与微系统设计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西安翔腾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泽专家作题为《算力、先进计算架构及高算力芯片探索与实践》的学术讲座。田老师以其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在座师生详细阐述了算力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以及高算力芯片在AI时代的重要性,鼓励在座学子研究出更多中国人自己的计算架构、核心芯片。

6月25日,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5G网联无人机副总设计师周剑专家作题为《中国移动助力低空智联网建设的关键技术及探索和实践》的讲座,帮助同学们了解低空经济这一新兴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有助于他们把握未来可能的职业机会和技术变革方向,激发同学们对于技术创新和社会需求之间关系的思考,鼓励其在未来的学习和研究中寻找创新点。

6月28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副部长、高级工程师、型号副总师颜冠伟专家担任主讲嘉宾,开设题为《空战智能工程化的一些研究和认识》的讲座。颜老师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智能空战技术如何赋予装备“感知智能”、“决策智能”和“操作智能”,进而提升装备性能,使在座师生对智能空战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至此,计算机(网安)学院第九届“研究生学术交流月”系列活动圆满结束,全校师生逾千人参与课程学习和讲座交流,通过分享前沿学术成果和传授实用的工程经验,提升了研究生科学精神和职业素养,拓宽了国际学术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