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
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6年教育部安徽高等研究院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和科研攻关项目申报的通知》(附件1)安排,现启动我校申报工作。请各学院高度重视,鼓励并支持符合条件的导师积极申报。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背景
安徽高等研究院由教育部批准设立,安徽省委、省政府主办,是推动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政产学研用”合作平台,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人才供需适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先行先试专区,是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推进,探索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高效联动的协同中心。
为进一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以有组织科研创新促进有组织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促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科技自立自强和安徽“三地一区”建设,根据教育部工作部署,教育部安徽高等研究院开展2026年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和科研攻关项目申报工作。
该项目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项目合作为牵引,以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为抓手,解决企业技术和人才需求,提升全国“双一流”高校对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能力,推动区域产业进步、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二、申报要求
(一)联合培养企业要求
1.企业须是在安徽省登记注册的企业;在安徽省内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院所及新型研发机构。
2.企业须为省内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或是有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的创新型企业。
3.企业所属产业为区域主导产业和优先发展领域(原则上应为汽车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及人工智能产业、绿色健康产业等领域)。
(二)导师要求
1.高校导师应具备2026年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的招生资格,在相关领域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础和突出优势,具备丰富的产学研合作经验,愿意与企业导师实施“双导师”制培养研究生。
2.企业导师原则上应为研究生学历、高级职称,能指导研究生开展实践活动。
3.高校导师个人或团队以项目负责人身份在同一年度申报的项目不超过2项,每个项目填报的招生计划总额不超过2名,其中博士生不超过1名。
4.校企双导师须按照要求参加高校和企业组织的导师培训,共同负责研究生的全过程培养,协商解决培养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为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工程技术项目研究、学位论文撰写等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
(三)科研攻关项目要求
1.项目应聚焦安徽省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与安徽省各地市主导产业、龙头产业高度契合。项目的研究内容要聚焦企业的实际需求,能够做到“研究真问题,真解决问题”,能够真正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研究内容应具备培养一定数量高质量硕、博士研究生的承载能力。
2.企业须在2025年11月30日前与我校开展实质性产学研合作,并与项目负责人(高校导师)签订横向科研项目合同且落实研究经费(企业已拨付至牵头高校的经费总额不少于50万元),其中横向合同中的高校主持人需与高校导师一致。
3.项目执行截止时间须在2027年12月30日之后。
(四)研究生培养要求
1.招生计划的名称是教育部高等研究院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和科研攻关项目研究生招生计划。原则上是工程硕博士计划。
2.研究生培养实行工学交替模式。全日制硕士采取“1+2”的培养模式,即第1年在校完成校内课程,第2-3年在企进行专业实践;全日制博士采取“2+3”的培养模式,即第1-2年在校完成校内课程,第3-5年在企进行专业实践。
3.专业实践期间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及知识产权原则上由企业和学校双方共有,工程硕博士享有署名和获得转化奖励的权利,具体以签订的“四方协议”或知识产权协议为准。
4.校企导师组应通过周会、组会、学术交流、科研课题、实践项目等建立合作与协调机制,促进校企导师组全方位做好培养过程监管。三、政策支持
(一)招生政策
招生指标单列,不占导师基础名额,每年招生人数上限符合学校招生计划管理办法相关规定。
(二)政府奖学金(科研实践补贴)
按照皖政〔2024〕81号文件要求,由各相关市政府对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提供科研实践补贴,按政府奖学金形式发放(全日制博士5000元/月/生、全日制硕士3000元/月/生),对依托项目培养的研究生给予激励。
四、申报流程(一)校企对接
请各学院根据要求,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导师积极与符合条件的企业或科研院开展交流,共同协商科研攻关项目与研究生联合培养事宜,并完成横向科研合同的签订与经费入账。
(二)企业申报
经协商一致,由企业或科研院所作为申报主体登录教育部安徽高等研究院信息管理系统(http://srp.ahjzu.edu.cn/kky),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平台注册、项目申报等工作,并将填报后系统生成的《2026年教育部安徽高等研究院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和科研攻关项目申报书》(见附件)盖章版扫描件上传至信息管理系统,纸质版报送至各分院(各市工作专班)。
(三)学校审核
请各学院于2025年12月1日前,将《电子科技大学2026年教育部安徽高等研究院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和科研攻关项目申报汇总表》(附件2)的电子版发送至zyxwb@uestc.edu.cn,纸质版(盖章)统一提交至研究生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办公室,由学校进行审核确认及推荐。
五、联系方式1.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办公室 张平 028-61830145
2.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马亮 028-61830260
附件:
1.《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6年教育部安徽高等研究院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和科研攻关项目申报的通知》
2.《电子科技大学2026年教育部安徽高等研究院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和科研攻关项目申报汇总表》
研究生院
2025年10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