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4月19日,2022年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研讨会举行,会上,研究生院副院长、研究生培养处处长兰中文作了题为《对标一流 深化改革 构建高水平研究生培养体系》的主题报告,详细介绍了学校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精神、思路和工作安排。以下为发言内容: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举行电子科技大学2022年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研讨会,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学校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和总体思路。
一、建设一流研究生教育体系意义重大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作出重要指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即将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基础上迈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推动研究生教育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坚持“四为”方针,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深刻揭示了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大方向、大趋势、大格局,是我们做好研究生教育改革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李克强总理指出,要深化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优化考试招生制度、学科课程设置,促进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加强国际合作,着力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李克强总理对研究生教育作出的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研究生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向我们提出了殷切希望和明确要求。2020年7月29日,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9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了“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工作主线,强调要完善人才培养体系。11月,学校召开了研究生教育会议,学习全国研究生会议精神,开展全校集中研讨。
2022年1月,学校正式发布了《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方案》,提出了四大任务、八大行动计划,以此为抓手推动我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任务落地落实。总体来说,我们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就是建成规模结构更加优化、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服务需求贡献卓著、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的一流研究生教育体系,促进学校学科生态更加优化,充分彰显电子信息特色和军事电子优势,培育一大批电子信息领域的一流战略科技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的实现。
二、我校研究生培养方案逐步完善
没有一流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就不可能培养一流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文件,研究生院每4年组织大修,每年组织小修。上一次大修是2018年,今年又到了该大修的时候。
学校按照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制定了分类培养方案,现有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9个、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1个、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30个、工程类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4个,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1个。2022年我校新增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公共管理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心理学、系统科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今年也将分别制定对应的培养方案。学校根据分类分层人才培养目标分别制定了不同的学分要求,构建了对应的课程体系。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包括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必修环节,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另有实践教学环节,工程类博士研究生课程体系还包括工程和创新实践、工程领域前沿讲座、工程领域重大专题报告等三个充分体现工程领军人才培养的模块。
总体来看,经过这些年来的持续努力和不断改进,我校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比较完整,覆盖所有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较好地体现了“三结合”培养研究生的思想。
广泛深入的调研是开展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基础。学校积极对标国内外一流高校开展调研,通过文献查阅、走访调研、电话沟通以及视频研讨等多种方式,调研了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所国内外一流大学的研究生培养体系,总结凝练出他们的优势和特色,跟大家分享。
北美高校中,斯坦福大学的课程体系设置上注重本硕博贯通培养,层次分明,结构清晰,既注重基础与前沿相结合,又强调学科交叉,课程按深度和广度区分,并有课程实践训练。麻省理工学院实施模块化设课和选课,从专业课、选修课到工程实践的全培养过程均强调跨学科交叉融合,博士生资格考试考核内容十分全面,而且难度大。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构建了由专业核心课程、领导力培养课程和挑战性课程构成的课程体系,在学分要求中明确提出至少要有25%的学科交叉课。乔治亚理工学院专业核心课程地位突出,课程体系分级清楚,学科共享、跨学科学分要求特色明显。
亚洲的一流高校中,南洋理工大学注重学科交叉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并以严格的博士生资格考试和专业知识答辩考核学生的科研基础能力。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博士生课程体系由专业核心课、跨学科选修课和博士生资格考试构成,选修课鼓励跨学科选课,课程学习难度大。我国香港科技大学注重本硕博贯通培养,课程设置重系统性和前沿性,专业核心课地位突出,鼓励跨学科选课,课程深度、难度和强度高。清华大学通过特色的学术与职业素养课程模块强化硕士生的职业胜任能力培养和博士生的创新领导能力培养,且资格考试十分严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学位理论课设置中强调基础与前沿相结合以及学科交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学科基础课设置中充分体现理工融合。哈尔滨工业大学注重本硕博贯通培养和学科交叉。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了国内外一流高校的一些鲜明特点。一是坚持分类分层、学科交叉培养;二是坚持顶层设计、系统规划,注重完整性、层次性、前沿性、交叉性。课程体系层次清晰、核心课程明确;课程设置重质量,同时兼顾深度和广度;课程学习强度大、考核严;课程内容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重方法训练、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养成,突出知识获取、前沿跟踪、学术交流和创新等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比分析,我校的研究生培养方案体系健全,定位清晰;课程体系分类培养模块完善,内容丰富;课程整体质量不错,专业学位实践课程体系特色彰显,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三结合”培养卓有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不同学科的专业基础课有重复,不同课程之间内容有重复,特色不够鲜明;课程深度、难度、强度不足,科研与学科优势反哺教学不足,“三缺乏”问题待解决;高水平教师参与研究生教学不足;产业优质资源对人才培养支撑不够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这次培养方案修订中需要重视和改革的地方。
四、优体系 重基础 强特色,持续推进研究生培养改革
(一)已有基础
2018年以来,学校院系调整后,按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进行了培养方案大修,此后每年持续改进,逐步完善。在课程方面,学校从2018年起,陆续实施了“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基于项目的研究生创新培养计划”“示范性教学模式改革”等专项建设,建设146门校级研究生精品课程,与华为、中兴等行业顶尖企业共建12门校企合作课程,上线17门研究生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建成4门A类学科博士生前沿综合课,建设7门医工交叉课程,启用全新分类教学评价体系。2021年启动了新一轮培养体系改革,分 批次组织学院开展试点;5月,确定信通、自动化、计算机、外国语、马院为首批试点改革学院;5月到8月,与试点学院多次座谈,反复交流,确定各学院试点范围和建设方案,形成全新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9月至今,首批试点学院开课,并持续总结建设经验,完善实施方案。
(二)改革思路
经过多次讨论,学校研究生培养体系改革思路确定为9个字:优体系 重基础 强特色。在培养方案上,要通过持续优化,使分类培养更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更清晰。通过深化科教融合,强化前沿交叉,突出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校企合作,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在课程建设上,以专业核心课程、校企共建课程、学科交叉课程为抓手,先试点、后推广,先改博士、后改硕士;努力将前沿研究转化为课程、教材和培养方案;深入推进教学科研协同,强化过程考核,提升课程深度、难度、强度和研究性;强化人才保障,优化教学团队,研究生院将与发规处、人力资源部、科研院等部门协同,在学科建设、职称评定、考核评价等方面多管齐下,激励更多高水平人才投入研究生教学。
大力提升课程的前沿性和研究性。对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加强科教融合,遴选高水平教师教学、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课堂,跟踪科技发展并及时开新前沿课、写新教材、修培养方案,提升学术创新能力。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加强产教融合,校企专家共同教学、使最新行业应用和科研项目进课堂、实施项目制教学,建校企共建课和实践课,提升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胜任力。
大幅提升课程的深度、难度、强度,改革教学方法,强化考核。要推进研讨式教学,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基础知识线上自学,课堂教学以研讨为主,文献调研、项目实践等课下实施,重方法指导;要严格先修课学习,实施跨专业学生本科核心课程基础水平考核,杜绝被动式降低课程深度、难度和强度;要大力强化考核,以学习过程为重点,强化学生在“做中学”;以知识点答辩、研究报告、项目实践为主要形式,提升期末考核难度。
注重强化学科交叉融合。强化理工融合,突出理学对学科前沿研究的重要支撑作用,将前沿基础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实施理工融合教学团队共同授课。强化医工交叉,推进医工专家共建核心交叉课程、提炼医工融合案例并有机融入教学、共同开展医工融合研究。强化科技金融交叉,实施定制化高层次人才培养、开发科技金融核心交叉课程、将金融问题和计算机技术深度融合。以后,也将根据学科和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更多学科交叉。
(三)改革举措
在公共基础课方面,对英语课和政治课进行了改革。以提升博士生的学术输出能力为目标,通过分班研讨教学、语言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授课、模拟学术论文写作和国际会议报告改革公共基础课《博士研究生英语》,获得了博士生和导师的广泛认可。以“入脑入心入行”为目标,通过团队教学、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经典文献阅读+结合时政的主题研讨+主题研究报告的方式,实施公共基础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建设,提升学生政治理论思辨能力。
专业课是课程体系改革的重中之重。本学年实施“一流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试点,改革后的专业课共24门,选课近2000人次。专业课的改革以“提质增效减量”为目标,通过结合《核心课程指南》整合课程精简数量,提高质量;降低教师课堂讲授学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强化过程考核,提升考核难度来实施。比如,信通学院将4门硕博共选课程进阶成1门博士专业核心课,自动化学院将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6门专业课凝练成3门核心课,计算机学院凝练博士生资格课程模块。《光纤传感与通信前沿》《信号处理理论与算法》《计算机科学中的数学基础》等课程降低了课堂讲授学时和期末成绩比例,提升了学生线下、课下自主学习和项目实践的要求,并大幅提升了课程考核难度。
总之,专业课的改革就是要科教融合、与时俱进开课,激励高层次人才投入教学,将前沿研究及时转化为新课程、新教材;要产教融合、校企密切合作共建优质课程,将企业(行业)实际科研项目和应用实践融入教学设计;要大力提升课程内容前沿性,定期更新教学大纲,将最新科研成果引入课堂;要加快建设在线优质资源,加强全国在线精品课程建设,促进示范性教学模式改革。
5个首批改革试点学院为学校推进一流研究生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建设开了好头,希望各学院能从他们的改革中得到启发,做好本学院的规划和建设。从学生和老师的反馈情况看,课程改革试点非常成功,欢迎大家集思广益、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五、稳步推进全校研究生培养体系改革
本次会议是为学校全面深入推进一流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而进行的专门研讨,充分听取大家对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凝聚全校构建一流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共识,推动学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学校按“三步走”计划,分批次组织学院开展研究生课程体系优化和课程改革,去年5月启动首批5个试点学院改革,今年5月启动第二批9个学院改革,明年内完成所有学院、所有学科的硕博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大改革,构建起具有成电特色的一流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学校将启动新一轮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我想再次强调,各学院一定要高度重视,要把握标准,根据分类培养目标,提升高水平教师参与人才培养的广度和深度;大力提升研究生课程的前沿性,将前沿研究转化为课程、教材和培养方案;提质增效减量,加速淘汰“水课”,结合学校研究生教育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凝练专业核心课程、前沿综合课、学科交叉课(包括理工融合课、医工交叉课、科技金融交叉课等)、校企共建课,明确其在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要广泛听取校内外专家、行业专家意见,充分论证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性、前瞻性与合理性。各学院要召开专门会议,逐一审核各级各类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和教学大纲,注意与本科课程的衔接和区别、硕士和博士课程的层次要求和递进关系,保证质量。各学院要按时间节点建立工作组、开展调研、提交培养方案初稿、组织校内外专家评审后形成终稿并及时发布。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研究生教育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最好时机,国家和学校都出台了系列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和举措。大家要携手并进,共同推进学校一流研究生培养体系建设,为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夯实基础,为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发出成电声音,贡献成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