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博风采】通信学院程子扬:脚踏实地,扬帆起航
发布于:2019年12月10日 09:40   |   作者:学位办公室   |   浏览次数:10518

【优博风采】通信学院程子扬:脚踏实地,扬帆起航

【编者按】“一流研究生教育是一流大学和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特别是博士生教育集中体现了大学实力水平。博士生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占科技战略制高点的战略资源。”为展现新时代博士生风采,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研究生院将对学校优秀博士生进行专访,宣传其优秀事迹,以期激励全校研究生同学潜心研究,努力奋进,争做求实求真、大气大为的成电优秀学子,为学校“双一流”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本期专访人物——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程子扬博士。

 

程子扬,男,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2015级博士研究生,师从韩春林教授,现为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研究员。


 

崭新世界,初探端倪

20159月,程子扬以硕博连读的身份来到了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相控阵与自适应处理团队。在此之前,他是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集成电路与系统专业(注:当时仍在老电工学院)的一名研究生。研一下学期,程子扬偶然选修了《现代数字信号处理及应用》这门课。虽然学习的内容和自己的专业关系不大,但是随着课程的深入,他渐渐发现自己对于这个陌生的领域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课程结束后,程子扬主动联系了这门课的老师何子述教授,就此进入了新的研究团队。

由于之前已经有了走学术这条路的想法,因此在选择读博的时候程子扬并没有太多犹豫。读博与否,在他看来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选择读博这条路,意味着需要承担站在学科前沿所面对的压力。正因为如此,读博其实最需要的不是智商,而是平常心。程子扬建议目前正在考虑读博的师弟师妹们,如果决定深造,最好在读博之前思考以下三个问题:你是怎么规划个人的科研之路的?你是否了解学术圈真实的生存状态?取得博士学位能给你个人带来什么?毕竟,一个人的选择应该是基于自己充分了解信息之上的理性思考,而不是抽象中的优秀,或是不切实际地对于科学研究的浪漫幻想。程子扬正是因为保持了沉稳踏实的态度,提前做好了应对博士阶段科研学习挑战的准备工作,才能始终独立于随波逐流追随学历的大军之外,早早确定了自己感兴趣的科研方向和最终的人生目标。

刚开始读博的时候,程子扬很快就面临了一段艰难的过渡期。接到第一个科研项目时,他觉得毫无头绪,无从下手。这主要来源于自己切换研究领域后,对新的领域认识不足。原来的专业偏向于硬件应用,而现在的团队里主要从事信号处理算法的研究。困惑之余,程子扬潜心研究相关文献,请教师兄问题,科研也慢慢走上了正轨。哪怕是做一个很小的项目,程子扬都不会当成打杂负担,而是抓住每一次机会锻炼自己的能力。注重理论基础,在求知路上扎实地一步步前进,这是程子扬一直坚持的科研法宝


 

科研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经过近一年的研究,程子扬对于相控阵自适应处理的相关基础理论已经深谙于心,同时慢慢对一些领域内可进一步优化的问题有了自己的想法。通过几次试验性仿真,他找到了一个在MIMO雷达发射方向图设计的直接方法,而当前领域解决该问题都是采取一些间接性方法。虽然仿真结果展现的算法性能较好,但是程子扬并不急于投出自己的研究成果。他先将论文初稿发给了美国那边的一位研究这个领域的前辈,想请她给点算法和写作上的指导性意见。可谁想到,这一等就是一个月。程子扬等到几乎快要放弃的时候,才终于收到了前辈的邮件。虽然这份邮件并没有对论文的算法作出进一步的优化建议,但是其对于论文的一些有关该领域的更加专业的表述给出了合理的修改指导。程子扬认真吸取了前辈的意见,几番打磨之后,才将论文投了出去。最终,这篇开创性论文得到了审稿编辑的高度认可,成功发表。

在程子扬的后续的很多研究成果里,都有和校外人合作的经历。他们有的是如同第一次那样的海外前辈,有的是国内高校的同行。程子扬觉得能主动和他人合作,也是一个人能抓住资源,走得更远的关键之一。与他人合作的前提就是自己先主动,很多难题的解决方案都是大家一起讨论出来的。孤军奋战不仅浪费了时间精力,还会在无形中慢慢折损自己的信心。

无数次,当我们痛苦地沉陷在茫茫理论公式中不能自拔时,当我们面对屏幕上一个个错误的仿真结果无能为力时,总会觉得难过无助。科研是孤独的,因为站在学科前沿,前人留下的脚印越来越少,你不知道正确的方向在哪,经常走着走着就迷了路。但是科研又是热闹的,你有周围的师兄师姐帮你,有导师帮你,还有世界上众多同行志士在一起并肩奋斗。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句话用在科研上同样适用,因为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劳逸结合,磨练意志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高强度的科研任务下,很多人往往会忽视身体的锻炼。程子扬认为锻炼身体对于科研工作者们尤为必要。每天晚上九点多,程子扬就会提前离开教研室,来到综合训练馆那边的大操场跑上大半个小时。在一次次挥汗如雨中,在一次次挑战自己极限的同时,他的毅力和韧性也得到了磨炼。

劳逸结合是科研妙招。学会劳逸结合不仅可以使自己工作时事半功倍,还能让我们合理分配时间,提高生活品质。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减轻时间焦虑感,增强决策意识和能力等。劳逸结合的本质是切换大脑活动的区域,让不同大脑区域得到轮换休息,以免因其过度疲劳导致效率低下,甚至影响身心健康。程子扬正是坚持了体育锻炼,才会在每天的工作学习中始终保持清醒和专注。

纵观周围,能在读研读博期间还能一直坚持锻炼的人确实不多。很多人会因为怕麻烦”“偷懒而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殊不知,这不仅是对自己的健康不负责,对科研也是不负责。会学习也要会生活,才能保持一个健康的身心状态。

 

前路漫漫,初心未改

几年奋斗下来,程子扬已于去年年底获得了博士学位,并在今年2月继续在原团队担任副研究员职位,继续开展科研工作。

能获得如今的成就,程子扬有一个人要特别感谢,那就是他的博士生导师何子述教授。最初,正是何子述教授精彩的课堂教学吸引了他前往这片未知的领域;随后,也是何子述教授引领了他在科研的道路上拼荆斩棘。作为其博士生涯的启蒙老师,每当程子扬在项目和研究上遇到困难并求助时,何老师都能精准地帮他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并快速解决。在定期的博士论坛上,何老师幽默风趣的讲解不仅给教研室里带来了很多欢声笑语,还让程子扬以及团队其他的博士生和研究生开阔了视野、拓展了研究思维。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科研的压力也会减小很多。

除此之外,程子扬对于学校的项目资助也很感激。读博期间,他受学校支持前往美国西雅图参加了“IEEE RADAR CONFERENCE”,并在会议上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时也与国外雷达界的同仁们进行了交流。这次经历开阔了程子扬对学术领域前沿的视野,对他今后的研究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对于未来的研究方向,程子扬打算结合国防新体制雷达应用需求,在新体制雷达设计及其信号处理等方向深入研究。坚持走学术这条路,也正应了他所一直坚持的那句话:Follow your heart and Do the best of yourse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