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博风采】光电学院刘德涛
【编者按】“一流研究生教育是一流大学和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特别是博士生教育集中体现了大学实力水平。博士生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占科技战略制高点的战略资源。”为展现新时代博士生风采,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研究生院将对学校优秀博士生进行专访,宣传其优秀事迹,以期激励全校研究生同学潜心研究,努力奋进,争做求实求真、大气大为的成电优秀学子,为学校“双一流”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本期专访人物——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刘德涛。
刘德涛,男,中共党员,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师从李世彬教授,曾获电子科技大学优秀毕业生(本科生),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及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等。在Advanced Materials、Nano Energy等期刊累计发表学术论文26篇,其中一作或共同一作论文8篇,申请专利3项,目前论文总引用次数达730余次。以一作和共同作者发表论文中包括中科院分区一区论文14篇,ESI高被引论文3篇。现在接受国家公派留学基金资助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做联合培养博士。
2010年开始,刘德涛在我校光电信息学院进行本科阶段学习。当时,受到寝室浓厚学习氛围的影响,并没有因为大学较为宽松的环境而放松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在本科期间,虽然每次成绩并不是特别拔尖,但是始终稳定在优秀行列,最终本科综合成绩在年级前8 %,获得本校研究生推免资格。同时在本科期间积极参加学校本科生科研项目训练,为以后的科研之路做铺垫。
研究生期间,刘德涛进入李世彬教授课题组开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该课题属于当时国际学术研究热点,很多团队在该领域具有深入的研究,但相对于自己课题组来说却是个全新的课题,可以说是从零开始。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摸索薄膜和器件的制备过程,而且对于性能测试也是一头雾水。刚开始,能够做出有器件性能的器件,但是后面由于部分工艺和实验条件的变化,制备的器件直接失去性能,将近一年时间实验进展处于停滞状态。后面和师兄、导师讨论分析可能存在问题,完全摒弃那段时间的工艺方案以及更换实验药品,实现了将器件的转换效率提高到了15 %,后面通过优化工艺参数等将转换效率提高到了17 %,基于该成果在2016年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论文,目前该论文引用次数已超过120次,被列为ESI高被引论文。发表该论文后,刘德涛已经基本满足电子科技大学博士毕业的期刊论文要求,但是他并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继续努力研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提高,在出国前将实验室的最高转换效率记录提高到了21 %左右。虽然该转换效率相对于目前的世界纪录并不算很高,但是基于课题组现有的实验条件和研究经验,已经算是难能可贵了。博士学习最忌闭门造车,在博士期间,刘德涛积极参加国内和国际会议, 并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和国内学术会议中做口头报告,积极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时锻炼公众表达能力。
回顾自己读博生涯,刘德涛特别感谢自己的导师李世彬教授。他说和李老师亦师亦友,相处没有压力,而且李老师经常鼓励自己树立更高的目标,不要满足自己现在拥有的,要有始终奋斗的意志。在出国前的三四个月,刘德涛觉得自己的博士工作量已经满足毕业要求,提出了去掉在开题报告中提到的柔性太阳能电池部分,因为该部分实验尝试多次都没有做出来,李老师说趁在出国前还有段时间,再试试制备柔性太阳能电池,说不定可以做出些新的成果,最后实在做不出再去调制开题报告内容。在李老师的鼓励下,刘德涛静下心来认真研究以前采用的方法,比对柔性衬底与玻璃衬底之间的差别,找出以前方法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调整相应的制备工艺,最终花了将近两个月时间成功制备出了高转换性能的柔性太阳能电池,实现了转换效率从8 %提高到了18 %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