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博风采】抗干扰实验室曹蔚
【编者按】“一流研究生教育是一流大学和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特别是博士生教育集中体现了大学实力水平。博士生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占科技战略制高点的战略资源。”为展现新时代博士生风采,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研究生院将对学校优秀博士生进行专访,宣传其优秀事迹,以期激励全校研究生同学潜心研究,努力奋进,争做求实求真、大气大为的成电优秀学子,为学校“双一流”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本期专访人物——抗干扰实验室曹蔚。
曹蔚,女,中共党员,通信抗干扰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2016级博士生,导师冯钢教授。2019年度成电杰出学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研究方向为信息论及其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特别是海量设备通信场景中的基础理论问题。
在电子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曹蔚共发表13篇论文(包括中科院JCR一区一篇及领域顶级期刊IEEE TCOM两篇TWC一篇TVT一篇),与华为合作申请国家专利一项。在学校研究生院的资助下,成为第一个加入普林斯顿大学H. Vincent Poor教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等12个国家和国际科学院院士;国际信息通信领域泰斗)团队的成电学生,完成了为期一年的联合培养,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在研究生院、导师冯钢教授、Poor教授和陈智教授的资助下,参加了Globecom 2016、ISIT 2018、CISS 2018、Globecom 2018、ICC 2019、ISIT 2019、Globecom 2019等国际顶级会议,并在会议上以报告或海报的形式展示了自己的科研成果,得到了国际同行们的关注和认可。
图1:生活照
敢梦敢想 勇敢迈出每一步
2009年本科毕业的曹蔚怀着“军工报国”的梦想,加入了南京720厂。在技术研发过程中,她深切的感受到要解决“卡脖子”的问题必须要了解算法背后的核心原理,她想带着这些问题回到母校继续学习。可是她担心自己考不上,也不确定自己是否适合读研,更担心放弃熟悉稳定的工作重新开始学习是否是一个好的选择。在和领导、同事交流之后,没想到得到的全是支持。原来他们也有同样的感触,只是没有办法像曹蔚一样放弃稳定的工作,全心投入到学习中。他们支持也佩服曹蔚:“我们相信你,只要你想做就一定能做好!”
考上研究生只是个开始,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对曹蔚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挑战。她参与了导师冯钢老师团队“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与冯老师一遍遍的讨论研究成果。在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下,她将研究成果整理成论文,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高水平IEEE期刊论文和第一篇高水平国际会议论文。
沉浸在科学研究中的曹蔚收获了前所未有的快乐和自信,也坚定地迈出了攻读博士的一步。2016年博士一年级的曹蔚收获了出国联合培养的机会,她的目标是世界著名的美国常青藤名校普林斯顿大学。
“我想去工程学院院长Vincent Poor教授团队,他太厉害了!我已经豁出去放弃了工作来读书,我现在也要豁出去,无论如何都要抓住这次机会,一定要去世界顶尖团队。”曹蔚下定了决心,决不能辜负这个难得的机会,要去就去最顶尖的团队。Vincent Poor教授是普林斯顿大学工程学院院长,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科学院院士等共计12个国家或国际科学院院士,他的论文Google学术引用87,000多次,个人H指数为132。Vincent Poor教授是信息、信号和通信领域真正的泰斗级专家。他的团队更汇聚了领域最优秀最活跃的一帮学者。
“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欧洲工程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梁应敞教授在听到曹蔚的想法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2017年她如愿以偿,踏上了前往普林斯顿大学的求学之路。
图2:IEEE ICC2019 和外导Poor教授、导师冯钢教授以及师妹刘梦婕的合影
求真求实 做别人不愿做的少数人
“我很自豪你有这样的勇气。但是作为导师我必须提醒你需要做好心理准备:通信专业相对而言本身就不容易出成果,如果你再选择做这种基础的理论研究那更是难上加难。”在得知曹蔚要转做基础研究方向时,冯钢老师这样说到。
进入Poor教授团队后,曹蔚了解到多位同事坚持在做信息论的基础理论研究,这与她放弃稳定工作准备考研的“初心”不谋而合。新一代的通信网络系统面临着全新而严峻的挑战,单单依靠基于现有系统进行算法上的改进很难有质的突破,远远不能满足成指数增长的通信网络需求,因此迫在眉睫的是要从基础理论的角度,针对全新网络环境下的系统模型进行研究。
两位导师都对她要啃下基础理论研究这块“硬骨头”的决心表示赞赏,也愿全力支持她。决定了转变研究方向意味着放弃之前已有的成果,要开辟一偏新的疆域。曹蔚清楚自己缺乏相关的基础知识,因此在普林斯顿联培期间选修了信息论基础课程,更在这两年恶补了大半个世纪信息论领域的相关文献。可是,和以前熟悉的领域相比,这个刚接触的领域的文献关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角度甚至连写作方式都不太相同。一开始她很不适应,总是忍不住按照自己曾经熟悉的“套路”来。幸运的是,导师和同事们对她耐心指导,陪她读文献,为她解答疑惑,遇到问题一起克服,陪伴她一点点的进步。面对大家对她的无私付出,她除了感动更是下定决心要加倍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曹蔚大家的帮助下取得了一些成果。
她证明了多输入多输出(MIMO)高斯海量接入信道的容量限,并分析了不同用户和天线密度模型下系统的极限性能,这为将来实际系统设计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Poor教授更作为大会主题报告嘉宾在ICC 2019会议上对这一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并邀请大家去参加曹蔚的技术报告了解更多的细节,引起了同行的广泛关注。随后她越“战”越勇,联合培养结束回到成电之后依然和Poor教授团队保持紧密合作,不断向新的难题发起挑战。虽然遇到过很多挫折和困难,但是她不会放弃,先后解决了非高斯输入的功率分配和Fisher information估计等公认难题。并发表两篇领域顶级期刊IEEE TCOM论文,以及一篇领域顶级期刊IEEE TWC论文被接收。
图3:2019年度成杰答辩会团队合影
坚持自己 感染他人
“师姐是我们的女神,明明可以靠颜值,她偏偏要靠才华。她每天雷打不动的到教研室,我每次想偷懒都会想起师姐,为自己冒出偷懒的想法感到羞愧。”曹蔚的师妹刘梦婕这样形容她。
从2014年进入冯钢老师团队,曹蔚只要在学校,就一定雷打不动每天到教研室进行科研工作。她常常说:“我是个科研小白,还是转行过来的,实在是基础太差,特别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交流,一天不来教研室,堆积的问题就会多的让我睡不着觉。”团队的小伙伴们都受到她的感染,也每天都到教研室科研,大家相互讨论相互帮助,每个人都进步得更快了。
有一阵子团队的博士们出不来成果,教研室的气氛一度非常沉闷。当曹蔚的第一篇TVT期刊论文被接收时,大家仿佛吃了一颗定心丸,都有了向国际顶级期刊投稿的信心。之后,团队小伙伴们陆陆续续在TCOM、TWC、TMC、TVT等国际顶级刊物发表了20余篇。
此外她成功的加入Poor教授团队也对师弟师妹有很大的触动,大家开始不再畏惧同世界顶尖的研究者合作交流。在她的影响下,团队小伙伴刘梦婕和严牧分别加入了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沈学民教授和新加坡国立大学葛树志教授团队进行联合培养。因为曹蔚的优秀表现,普林斯顿大学的Poor教授不仅认可她个人的能力,更是对成电学子甚至是中国学生有了更多的期待,2019年师妹张倩倩也进入了Poor教授团队进行联合培养。
对曹蔚来说,“敢梦敢想”不是一句口号,她不仅敢做梦,更认真踏实的去追梦。这种心无杂念的全身心投入,是一种无形的、具有“传染性”的力量。曹蔚将继续不忘初心,带着这份力量为实现科技强国梦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