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月】清华大学李希光教授为我校线上讲学
发布于:2022-06-14 11:07:51   |   作者:[学院] 公管学院   |   浏览次数:8097

为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改革,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与人文修养、拓宽国际视野,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2022年6月我校开展第七届“研究生人文教育与学术交流月”(以下简称“交流月”)活动。公共管理学院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及本校教师,开设“线上”高水平学术课程(A类)1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B类)2门、学术前沿专题讲座3场。

613日上午,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李希光教授人文交流月课程《用你个人的小故事讲好中国的大故事——见微知著的新闻写作工作坊》开课,为我校研究生带来为期四天的高水平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课程负责人詹恂教授介绍了课程的主要内容、考核要求,并对李希光教授长期以来对学院学术交流工作的支持表达了衷心的感谢。

1 

李希光谈到,“一个人只有能讲出来自己的故事,才能讲好故事”,进而引出本次课程。本次课程从三个主题:宅男宅女到哪里找故事、个人好故事的写作标准、用个人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要求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李希光从个人成长故事为切口,讲述自己在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中的经历和体验。“每个人都是一本小说,都有故事,李希光教授如是说。要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讲好自己的故事。一个好故事的标准是什么呢?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开头,此外,还需要拥有好奇心、新闻敏感以及细节观察。在此,李希光提出“三一原则”跟“三简原则”,与同学们分享讲故事的技巧。

2


李希光邀请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故事。杨霓同学分享了自己一位云南叔叔的故事;谢绍韫同学从自身的经历讲起,分享了我国医保的发展历程;程兆同学则通过一张老照片分享了父母的爱情故事。此外,刘伟、谭菲、邹竣麒三名同学也进行了分享。六名同学分享完毕后,李希光教授分别进行点评:一个好的故事要有冲击力,拥有和平幸福的冲突;同时,细节十分重要,往往越小的细节越真诚,越容易打动人。 

3 

最后,李希光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他从一本沾满了煤黑的英语词典,到通过广播电台节目学好英语的经历,提出立志与坚持的重要性。正如他向同学们展示了初中时的日记中写道,“不惧任何艰难险阻,不甘平淡度己一生”,鼓励同学们要早立志,投入到艰苦的学习中去,脚踏实地为中国未来做贡献。

 

相关链接:

李希光教授,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电子科大泛喜马拉雅地区传播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外交部公共外交咨询委员会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素养与文明对话教席负责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三项)。李希光教授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清华大学苏世民学院两所学院的主要创建者,曾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新华社高级记者、哈佛大学新闻政治与公共政策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