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院与马院研究生会合办时事讲坛——利益与恐惧
发布于:2016-11-18 15:39:41   |   作者:[学院] 通信学院   |   浏览次数:5878
      人的基本行动原则是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然而,这种行动模式是源于人的天性,亦或只是人在特定情境下形成的某种行为习惯?追求利益的理性行动究竟是带给人更多满足,亦或进一步加剧了某种潜在的恐惧意识?本周四下午,通信学院研究生会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会联合邀请了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讲师、浙江大学哲学博士董良老师为我们答疑解惑。教你“把握”利益,“认知”恐惧。

       这次讲座盛况空前,座无空席,偌大一个教室挤满了充满求知欲的同学们。讲座下来,董良老师用他独特的讲诉方式,把深奥的社会学、哲学内容用最朴实的话语与最实际的例子传授给了大家。

       在讲座分享中,董良老师从“利己”理论入手,结合生活中的小事,幽默诙谐地向我们表述了以实现“利益”为核心的行动模式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泛化的“利己”概念几乎能屹立不败之地。然而,主张“利己主义”会是“秩序”受到冲击而丧失。董老师接着又用中东、伊拉克的混乱无秩与“飞来流弹”给我们讲解了“无秩”的社会无法对其未来发展做出预测,从而愈发引起人们对未知的恐惧。
 随后董老师又为我们深入浅出的讲解了前人为了达到利益最大化和秩序化的平衡而做出的诸多理论与提出的相关体系,并以“约会博弈”作为例子,告诉了我们:利益最大化的理性思考,必定要某种参数输入。理性的利益思考,必须依赖外部条件。正是理性对于以来的不确定,他必然会产生忧虑和恐惧的情感反应。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的反向非凡,各种头脑风暴,对于讲座的疑问以及自身对于利益的看法,都纷纷举手发言,而董老师也一一耐心的解决了同学们的疑惑。

       这次讲座的顺利举办,离不开通信学院与马克思学院研究生会同学的帮助与支持,更离不开热情而又充满求知欲的听众同学们的捧场。这次讲座,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人文素养,也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思想碰撞与交流的平台,让同学们在学习、科研之外,也能加深对人与社会的认知,更好的做一个求实求真、大气大为的成电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