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开辟“新航线”
发布于:2015-11-16 16:43:04   |   来源:转载学校新闻中心   |   作者:admin   |   浏览次数:19559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正在迅速告别“躲进小楼成一统”的传统模式,作为被国家寄予厚望的“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电子科大的研究生培养改革正有条不紊地推进着。

  今年7月1日,我校携手广东顺德创新设计研究院成立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研究生选拔工作顺利完成。以机电学院为主的我校一批研究生于暑期前赴该研究院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专业实践,取得了远超预期的丰硕收获,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增添了一个完美的注解。

基地揭牌仪式.JPG

“电子科大-广东顺德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揭牌成立

  “电子科大-广东顺德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是学校在珠三角地区布局新增的一个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学校今年首次选送学生进入该基地开展实践。在电子科大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进程中,这无疑是学校在珠三角地区落下的“重要一子”,也是一次足以“开辟新航线”的成功“试水”。

  “单纯按照传统的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了,研究生分类培养势在必行!”研究生院副院长、研究生培养处处长兰中文说,“我们要积极响应国家和学校的号召,为国民经济主战场输送更多的行业精英人才!”

 

大势所趋

分类培养成为国家亟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都有更大的需求和更迫切的愿望。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比较单一、培养的人才难以尽快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占主导地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规模过小。

  因此,改变研究生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脱节的现象,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实现应用型与学术型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共同发展,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从2009年起,教育部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扩大到实施全日制教育,从而拉开了研究生教育分类培养的序幕。

美的参观.JPG

同学们到家电巨头“美的”公司实地参观

  2011年,教育部继续推行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学术型和应用型并重培养转变的政策,力推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历史性转型和战略性调整,拟计划在2015年将专业学位硕士和学术学位硕士的数量比例控制在1:1左右。

  2013年,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文《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明确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目标: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随后,教育部于2014、2015年连续出台系列文件,对落实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工作给出明确的指导性意见。

  电子科大从2010年起按照教育部的有关精神,从研究生招生、培养体系、师资队伍、实验实践平台等各个方面狠抓落实,推动学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经过四年的努力,2015年学校硕士研究生总共招生3600人左右,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数占比已达44%。据了解,未来几年,学校将进一步增加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招生人数,以满足社会对专业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当前,我国专业学位教育种类不断增多,共设置了包括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等在内的39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我校现有7种专业学位类别,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含13个工程领域,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等学院涵盖了相关专业类别,文理兼顾,特色鲜明。

  从科技工作“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注重产学研一体化,到研究生培养面向社会需求、注重创新和职业胜任能力,本科人才培养瞄准“行业精英人才”、鼓励创新创业,再到“一校一带”战略的提出和推行,电子科大正在把握国家社会发展的大势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脉搏,热情迎接新的历史机遇。

 

锐意改革

大刀阔斧重构培养体系

 

  与侧重理论、注重学术研究能力的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不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而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和重构,正是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的首要步骤。

  学校在2015年召开的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培养方案修订要遵循“分类培养”原则,面向学术学位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性意见。其中,对学术学位研究生重点以拓宽跨学科知识、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而对专业学位研究生重点以服务需求、提升职业胜任力为导向。

  主管研究生教育的胡皓全副校长强调,研究生培养方案是学校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各学院要以修订工作为契机,加强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融入今后几年人才培养改革的新思路,为我校今后的研究生分类培养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随后,各学院充分发挥本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作用,结合学院、学科特色,加强了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既尊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共性,又充分凸显了分类培养的个性和差异性,从具体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实践环节、论文要求等各方面下足工夫,从而建构出较系统的培养体系。

  蓝图既定,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等具体工作随即全面展开。学校采取校院共建方式,先后联合机电学院等在广东顺德建立了珠三角地区的第一个校级实践基地,携手通信、电工、微固、计算机等学院与中电集团第29研究所、华为成都研究所、九洲电器集团等企业、研究机构等签约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下一步,学校还将在长三角、京津冀、成渝等地区加强校外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

  在校内,学校在“985工程”二期的支持下,投入1500万元建设了15个平台,分为电子信息、机电控制与计算机应用、人文经管等三个学科群,基本实现专业学位类别全覆盖。这些平台自2013年投入使用,运行良好,成效明显。目前,研究生院在国家专项经费的支持下,正在“立人楼”建设第二期校内研究生实验实践基地,提升改造15个现有的实践平台,并进一步扩展新领域新方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实验实践平台。

  研究生培养处副处长许之表示,以此为基础,学校着力于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工作,从分类培养顶层设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建设、职业素养综合教育等方面确保全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时间、6个实践学分的专业实践锻炼和其他培养要求。

 

携手顺德

校企联合实现互利共赢

 

  广东顺德创新设计研究院是我校联合共建的诸多校外实践基地之一。该研究院成立于2014年,以研究生联合培养、企业科技服务和产业孵化为核心业务,以“培养高级复合人才、建设技术创新生态、服务广东产业升级”为宗旨,是“政产学研”一体化的协同创新平台。

广东工业设计城研究院.JPG

电子科大与顺德之间具有巨大的合作空间

  为什么选择顺德?胡皓全表示,电子科大选择“顺德”,看中的正是顺德强大的产业资源以及顺德创新设计研究院的专业、系统化的培养实力。顺德地处珠三角腹地,北靠广州,南邻港澳,是广东省唯一的直管县,也是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是中国首个经济突破千亿元大关的县级经济体。

  顺德的产业类别囊括了家用电器、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精细化工、医药保健、汽车配件等诸多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环保装备、智能家电、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也蓬勃发展,与电子科大的诸多学科密切相关。

  目前,顺德创新设计研究院已与德国奥芬巴赫大学、清华大学、电子科大等国内外60余所高校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合作关系,同时与顺德本地百余家企业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科技项目联合攻关”的合作关系。

  学校与顺德的合作,是“一箭三雕”的多赢合作。今年7月,当“电子科大-广东顺德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揭牌落户之后,《南方日报》即热情洋溢地撰文评论道:这种理论加实践的培养模式,将对高校的研究生培养和学生的职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于顺德这样一个县域经济体而言,与电子科大等知名高校的合作,将打破人才层次的壁垒,为顺德引进产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找到一条光明大道。

  正因如此,电子科大与顺德的合作十分顺利。从2014年7月广东顺德工业设计研究院主动来访电子科大,经过多次沟通协商和近半年的筹备,双方于2014年12月31日完成“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协议”签署。2015年7月,学校第一批研究生通过选拔,进入该基地开始了专业实践。

茶话会.jpg

举办“茶话会”碰撞思维火花

  与顺德的成功合作,让学校深切感受到学校的电子信息技术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强烈互补关系和广泛开展合作的可能性,也感受到了学校在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中走向“行业电子”的重大机遇。这为学校后续的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做出良好的示范,积累了宝贵的管理经验。

 

学有所成

脑洞大开开启事业之门

 

  校企联合培养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成长成才发挥了催化作用。“这样成建制地派出实习对我们学院还是第一次!”机电学院执行院长杨平教授说,“刚开始我还是有点担心,但学生到顺德没几天,他们反馈的情况就让我彻底放心了。”

  杨平指导的一位研究生、机电学院2014级宋岳峰在实习期间一直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与杨平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在实习报告中兴奋地写道:“这三个月时间里,我在素有‘中国制造之乡’美誉的顺德感受到了浓厚的经济氛围,也呼吸到了‘互联网+’时代最新鲜的空气。”

  据了解,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均实行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联合指导的“双导师制”,该基地在内容设计上分为“专业技术”“专业项目实践”“职业胜任能力训练”和“综合素质提升”等四个方面,囊括了企业沙盘模拟、团队合作实践、创业课程、营销管理、职业规划、社交礼仪、人文素养、企业参观等丰富的内容。

  “沙盘模拟训练很有意思!”机电学院2014级任丽同学意犹未尽地说,他们被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所“公司”,每一个成员都在“公司”里担任不同的职务,相互配合,确保在三天时间里模拟“公司”运行“10年”时间,哪家公司的盈利最多就会胜出。

研究院工作讨论.jpg

分组讨论尝试为“企业”掌舵

  “刚开始比赛时,我们都觉得非常轻松,没有考虑过企业经营的风险,导致‘公司’在经营到‘第三年’时,就面临破产的风险——幸好及时调整,扭转了局面。”任丽说,“通过这次沙盘模拟,让我对一个公司的职能和运作都有了深刻的认识——这是之前在学校里作为一个创新创业的旁观者无法学到的知识。”

  此次去顺德实践的研究生无不充分地展现了自己的实力,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升。宋岳峰同学获得实践基地七月份“优秀实习生”称号;王海军同学获得实践基地征文比赛三等奖;任丽、万从保、王海军、周振武、马羽、汤文杰等同学团队荣获“2015年度基地第二届沙盘模拟大赛”团队赛第一名,陈鹏、宋岳峰、彭兴、宋理伟参加的团队获得第二名。

  此次实习不仅让顺德感受到了成电学子的风采,也让成电学子对顺德给予了高度评价。在此后的测评中,他们对顺德创新设计研究院的满意度打分都达到了90分以上,双方认可度高,为后续加强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学术型向专业应用型的转变,是一个系统工程。”杨平表示,“我们希望从明年开始,有更多的老师随队观摩交流,到一线亲自感受行业企业的发展态势,为以后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乃至教师自己的创新创业奠定基础。”

  暑期实践让同学们对企业和职场的认识更加深入,加强了专业技能、强化了创新思维,锻炼了团队沟通和协作能力以及团队领导力,同时,也让他们在波澜壮阔的产业发展前线极大地开拓了视野。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廖云表示,“校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实习实践,是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的重要抓手之一,结合其他方面的培养模式改革,我校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将更加深入地进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之路也将走得更加矫捷、更加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