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赛背景
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和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国际宇航联合会、中国航天基金会、中国宇航学会、中国航空学会联合主办。大赛以“创新改变未来”为理念,围绕飞行器技术创新,着力增强广大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切实培养和发掘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自2016年起,本赛事被列入“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支持计划”重点支持学科竞赛项目。
二、组织机构
1、主办单位: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2、承办单位:电子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三、竞赛相关要求
(一)主题
逐梦空天 挑战未来
(二)赛题
1.常规赛道
(1)航空飞行器设计
(2)航天飞行器设计
(3)新材料、新结构、新动力分系统设计
2.企业赛道
(1)变构型飞行器
面向未来应用场景,设计新概念可变构型飞行器作战概念,总体方案,以及结构/机构、动力、飞行控制等分系统的创新方案。
(2)空射型机载无人机
面向攻击、侦察、干扰等机载对面(对地对海)作战需求,设计一种具有高生存、低成本、可回收的无人机总体方案,完成相关仿真或飞行验证。
(3)单级入轨飞行器设计
面向未来空天一体发展需求,创新提出一型能够在稠密大气层、临近空间、轨道空间自由穿梭飞行的单级入轨飞行器方案,完成总体方案与动力、结构等分系统方案概念设计与仿真。
(4)新一代高超声速智能可重构变形飞行器
面向典型应用场景,提出高超声速条件下新型变形重构飞行器概念和实施方案,论证气动外形、动力形式、飞行模式、控制策略及结构系统方案。
3.挑战赛道
(1)无人察打一体平台智能飞行挑战赛
参赛队需研制一款察打一体无人机,该无人机在规定场地内起降,并对超视距的多个目标(坐标未知)进行侦查、识别与打击。各参赛队可以根据自身技术能力选择飞行过程的飞行方式。
(2)火箭飞行挑战赛
参赛队研制一种小型火箭,在标准体育场内,运载有效载荷至一定高度后(大于50米),精确返回至场内指定目标区域,实现无损回收。
(三)作品提交要求
1、项目报告书:项目报告书为比赛最终评比材料。每个参赛团队必须提交,内容包括方案创新点,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势,具体方案描述等内容。
2、实物模型:如果项目有实物模型,可以在初赛时提供视频材料,决赛时进行实物展示或飞行演示。
3、其他:如果有设计方案、数字模型、动画、视频、研究报告等,可以作为附件与项目报告书一并提交。
4、时间节点:2021年6月20日前
5、提交方式:提交到大赛邮箱:wlfxquestc@163.com
四、参赛方式
(一)参赛对象
1、电子科技大学在读研究生、已获得研究生录取资格的本科生。
2、电子科技大学优秀本科生。
(二)参赛报名
鼓励以团队形式参赛,各参赛队每队最多不超过5人,允许跨单位组队。各参赛队按照组委会要求,注册、报名并按时提交作品。参赛团队须在2021年5月23日前在大赛网站报名。参赛队注册、报名及参赛队所在单位审核通过大赛官方网站进行,网址为https://cpipc.chinadegrees.cn。并同时将附件报名表发送至wlfxquestc@163.com
五、奖项设置
本届大赛面向参赛作品设置:
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优秀奖。
奖金设置:
一等奖1500元/项,二等奖1000元/项,三等奖800元/项,优胜奖500元/项。
六、知识产权与保密
1、参赛作品应具原创性,无知识产权争议。因知识产权引起的任何实际侵权责任由参赛选手承担。
2、所有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均取决于项目来源或相关约定。参赛选手可自行为参赛作品申请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组委会不涉及相关事宜。
3、所有参赛作品均不得涉密,或须做脱密处理。因作品引发的泄密问题,由参赛选手承担责任。
七、校内选拔赛时间安排
时间 |
事项 |
2021年4月 |
发布大赛通知及启动宣传工作 |
2021年5月23日前 |
参赛报名 |
2021年6月20日前 |
作品提交 |
2021年7月 |
校内赛初赛、决赛 |
2021年8月23日 |
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 |
八、联系我们
(一)大赛邮箱:wlfxquestc@163.com
(二)联系方式:
林老师,028-61831624,13880620420
刘同学,18228094839
比赛交流群:834041112
相关链接:
https://cpipc.chinadegrees.cn
附件1:报名表
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
电子科技大学校内选拔赛组委会
202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