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校庆期间高水平学术报告(一)
发布于:2017-09-13 16:42:29   |   作者:重点建设办公室   |   浏览次数:5754
时间:2017年9月28日上午9点30分
地址:清水河校区图书馆天韵厅
主办: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
承办:自动化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医学院
范围:全校

校庆期间高水平学术报告(一)

    为展现学校在推进双一流建设中的精神面貌和丰硕成果,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特组织首批CNS论文培育计划入选项目组和星火计划入选者举办高水平学术报告,报告信息如下:

场次

姓名

个人简介

报告地点

报告时间

报告题目

报告摘要

1

Keith Kendrick

Keith Kendrick,英国国籍,电子科技大学教授。英国杜伦大学心理学博士。2011年入选国家“”,2012年入选四川省“”。来川(回国)前任英国剑桥巴不拉汉研究所高级科学家,2011年来川入职电子科技大学全职工作。
突破性地发现催产素在大脑中的产生及其亲社会作用,奠定了催产素社会性研究蓬勃发展的基础。目前研究方向:(1)大脑如何控制社会、认知和情感行为;(2)精神疾病中认知和情感等行为发生紊乱的神经机制和遗传因素;(3)探索新型有效的精神疾病治疗方法。在国际刊物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240多篇,其中8篇Nature和Science论文,3篇PNAS论文。论文引用次数总计过万次,24篇单篇论文引用超过100次,H指数64,并蝉联2014、2015、2016年“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网上公开课程30余节,参与出版书籍30余本,拥有专利两项,并有多项研究成果在BBC电视节目和系列纪录片中发布。

清水河图书馆
天韵厅

2017/9/28
09:30-10:00

治疗自闭症谱系障碍新方法:
鼻喷催产素临床研究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包含一系列多类别发育疾病,严重阻碍患者一生的沟通能力、交往技巧和社会动机。世界上有至少1%的人口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中国也有高达1400万自闭症患者。而迄今为止国内外仍然没有针对此类精神疾病有效的治疗方法。最近研究发现,短期使用丘脑神经肽催产素可显著增强自闭症儿童的社会行为能力,这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也为自闭症的长效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临床依据。
本项目旨在实施大样本的临床试验,针对自闭症儿童和健康群体中的高自闭特质个体,确立催产素治疗和缓解自闭症症状的方式和剂量。将结合患者的行为表现、生理反应、基因遗传和大脑生物学标记等指标,来综合研究催产素的治疗机制。并鉴别出哪种(些)类别的自闭症患者最能从中受益,从而确立针对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最优治疗方法,为临床医学的精神疾病领域做出突破,改善千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
此次报告将主要涉及自闭症项目进展,包括与北斗星特殊儿童幼儿园、西南儿童医院建立的自闭症研究合作,以及已经开展的自闭症评估和眼动实验等,并重点介绍已发表的数篇相关论文。

2

高斌

2006-2013年,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硕士、博士与博士后;2013-2016年,电子科大副教授;2017至今,电子科大教授。高斌致力于传感信息盲源分离,电磁和热成像无损检测与仪器技术的理论及其应用的系统创新性研究,发表SCI论文38篇(第一作者16篇,联合第一/通讯作者12篇,在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等中科院一区期刊发表论文6篇,二区16篇,1篇入选ESI高被引)。获得IEEE远东无损检测国际会议最高奖“攀登奖”,入选“Advances in Engineering卓越工程”重点科学论文。第一作者出版英文学术专著两部;受邀在Elsevier出版合著专著一部。“Google学术”总引用次数763次,H-index 17, SCI他引198次,成果被包括IEEE Fellow Ioannis Pitas教授课题组等国际著名仪器科学和信号处理专家引用和正面评价。2015年成功申请并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年团队成功申请获得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1项(排名第二),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授权1项,申请美国专利1项。

清水河图书馆
天韵厅

2017/9/28
10:00-10:30

电磁热无损成像与盲分离

复杂形貌导体材料近表面积聚的应力会形成微裂纹,其宽度可小至微米量级且数量和方向未知,具有隐蔽性和危险性。自然微纹大范围快速自动定位与量化成为现有无损检测方法对复杂结构构件健康评估的技术瓶颈。本报告结合电磁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中物理电磁热学分析、新传感和激励源研制,物理数学建模以及信号处理等多类跨学科技术,取得成果包括:1)针对微纹在电磁热多物理场扰动的空间-稀疏、时序和频域分布特性,建立物理数学多维盲源混合模型,提出了基于贝叶斯推论的自适应稀疏微纹分离算法;2)提出了电磁热空间-时序-状态多维张量物理数学模型和模式成分分离算法,建立模式成分与疲劳状态映射模型,实现齿轮自然疲劳微损伤定位和评估;3)提出磁芯环导向传感的锁相电磁热成像微缺陷检测系统,实现均匀网格的导向电磁热场激励,提高微纹和亚表面缺陷检测灵敏度;4)在风机叶片,航空刹车轴,钢轨等自然裂纹分离上获得成功应用。

3

王一峰

博士,特聘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具有心理学(本科、硕士)和生物医学工程(博士)交叉学科背景。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磁共振BOLD信号振荡及低频稳态脑响应、注意网络测验等。目前参与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一项青年项目。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含共同)发表SCI检索论文7篇,包括Human Brain Mapping(1篇),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1篇),Scientific Reports(2篇),PLoS ONE(1篇),Reviews in the Neurosciences(1篇),Neuroreport(1篇);论文被引480余次(Google Scholar)。目前担任PLoS ONE、Brain connectivity等杂志审稿人,《中国心理学前沿》编辑。

清水河图书馆
天韵厅

2017/9/28
10:30-11:00

The low frequency steady-state brain response

Regularly presented stimuli could evoke steady-state brain response (SSBR) at the fundamental frequency of stimuli and its harmonics. This frequency-tagging approach could uncover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of neural oscillations with high signal-to-noise ratio. SSBR is conventionally measured with EEG which has low spatial resolution. Recently, we assessed the low frequency SSBR (lfSSBR) with fMRI at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We found that the lfSSBR is independent of neurovascular coupling and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brain signal variability. The lfSSBR is powerful in revealing spatiotemporal energy reallocation during basic and higher-order cognitions. Furthermore, the frequency-tagging approach modulates inter-regional relationship in frequency and phase dependent means. Therefore, it is promising to illuminate the cognitive mechanisms and spectral fingerprints of low frequency neural oscillations using lfSSBR.

4

张侯斌

美国犹他大学博士,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人类疾病基因研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引进人才,主要从事视网膜疾病分子机制研究。

清水河图书馆
天韵厅

2017/9/28
11:00-11:30

视网膜感光细胞内膜相关蛋白的转运机制

哺乳动物视网膜感光细胞是一种特化的纤毛细胞,其外节部分相当于细胞的纤毛。外节的主要功能是负责光信号转导,把光信号转化为神经电信号。参与光信号转导的蛋白大部分是膜蛋白,包括穿膜蛋白和膜相关蛋白,而这些蛋白合成部位在感光细胞的内节。我们的研究主要关注膜相关蛋白在感光细胞从内节到外节的转运机制。膜相关蛋白与膜相结合是通过共价修饰的疏水脂链,包括异戊二烯基和脂酰基。PDEδ和UNC119能够分别与异戊二烯基和脂酰基特异结合,把膜相关蛋白转运到感光细胞外节,并且受小G蛋白ARL3、RP2和ARL13B等蛋白的调节。膜相关蛋白的正常运输对感光细胞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膜相关蛋白运输异常最终会导致视网膜变性。